逆天换明_第三百四十七章 崇祯的惊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七章 崇祯的惊喜 (第2/7页)

袁崇焕还以为建虏尚在京畿地区,皇帝就算对他不满,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把他怎么样。

    可惜,崇祯面对满案的弹劾,已经忍无可忍。

    其实,从袁崇焕卖粮资敌开始,民间舆论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而蓟门漏敌,尾蹑绕远,顿兵不战,人们对他的议论已经“讹言流布,种种猜疑,其巷议街谈,不堪入耳者”了。

    京师中街闻巷议,袁崇焕为了与建虏成功议和而“勾引入犯,以城下之盟,了五年灭寇之局”,已经言之凿凿,活灵活现。

    “虽名入援,听虏骑劫掠,焚烧民舍,不敢一矢相加”、“息兵养敌,戕害友军”等弹劾如雪片一样飞到崇祯的案桌上,“环诉督师卖jianian不肯力战”。

    其中影响力最大,让崇祯最终下定决心的应该是温体仁的奏疏。

    此时,温体仁也正处于被弹劾的风波之中。而建虏入寇,正减轻了他的压力,并被他所利用来摆脱困境。

    温体仁的优点是有超强的政治敏感,能“因事图之,使其机自发而发”,议人论事,往往一矢中的。

    而这次弹劾袁崇焕,他着重在“东奴入犯,皆繇袁崇焕以五年灭奴欺君,而阴与钱龙锡jianian辅,临邑罪枢,密谋款敌。遂引之长驱,以胁城下之盟”上做文章。

    这道奏疏就是导火索,本已经疑心重重的崇祯再也忍不住了,毅然决然地传见袁崇焕。

    召见的地点,依然是平台。

    在这里,袁崇焕大言不惭,获得了崇祯的信重和全力支持;也是在这里,袁崇焕被“拿掷殿下,投入诏狱”,祖大寿则被吓得惊骇而股栗。

    面对崇祯皇帝“致敌犯阙、射伤满桂、逗留不战”的质问,袁崇焕无言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