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一章 粗鲁之人,直言不讳 (第9/9页)
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 不得不说木匠皇帝十分聪明,看事也极明白,指示的意思很明确:他认为后金不可能投降,即使投降,也不能相信。 所以,通过和谈让后金投降是不可能的,战争肯定能够胜利,但是不能轻敌,要做好长期苦战的准备。 在批示的最后,天启帝还告诫袁崇焕,要踏实做事情,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战略战术进行调整和变动,才会收到效果。 可惜,崇祯没有这样的睿智和冷静,被“五年平辽”的袁督师忽悠得晕头转向,以为终于得到了不世名将,视袁督师为擎天玉柱、架海金梁。 其实要分析袁崇焕的平辽方略是否可行,并不困难。只要逐条细问,管保让袁崇焕不能自圆其说。 以辽人守辽土,是否意味着排斥外来将兵,只用辽东的土著军官和士兵? 以辽土养辽人,既不敢与建虏野战,如何保卫耕种的屯田,如何保证秋天的收获不被建虏抢去? 至于什么守为正、战为奇、款为旁,就更加虚得说不出具体要如何cao作了。 可惜,崇祯未见袁崇焕之面,已经召其回京,并任命其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也就是说,还未到平台召见,还未听到“五年平辽”的煌煌大言,崇祯已经委以重任,倚其为辽东柱石了。 等到平台召见后,崇祯就只剩下赐尚方宝剑,以及蟒袍玉带、银币等物了。 用人如此草率,崇祯的幼稚和cao切,可见一斑。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