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章 晋封太保,迟来的酬功 (第2/7页)
东江镇的军民安心,更加踊跃地支持平辽大业。 如果没有朝廷的背书承认,恐怕东江镇军民会认为平辽有什么好,惠民政策都没了,还不如就象现在这样。 「毛文龙还向朝廷承诺,平辽之后便进行大裁军,全力投入辽东重建,饷粮可再减一半……」 其实,毛文龙和郭大靖、陈继盛等人已经进行了估算,就是不要朝廷的饷粮,东江镇也能凭借辽东广阔的土地自给自足。 但对于皇帝的禀性,郭大靖了解甚深,哪里敢把底牌暴露出来。这一半的饷粮,就是留给崇祯讨价还价的。 吞并辽镇后,东江镇现在不管扩充多少军队,朝廷已经定死了饷银,就是一百二十万两。 这也是东江镇与朝廷达成的协议,或者说是诱饵,借崇祯对关宁军的怨恨,以及朝廷财政的窘迫,达到东江镇的目的。 现在,东江镇再次提出了条件。从目前来看,条件不苛刻,甚至又能给朝廷减轻负担。而除去建虏这个心腹大患,则是毫不动摇的目标。 「温卿,你以为如何?」崇祯终于转向了温体仁,沉声问道。 温体仁躬身奏道:「启奏万岁,微臣以为毛文龙所奏还是合情合理,亦是为了平辽大业着想。至于平辽后的粮饷,微臣以为还可以再下调一些。」 很好,这省钱的思路与朕一样。 崇祯微翘了下嘴角,缓缓说道:「平辽大战,若能一举建功,赏功银恐怕不是小数。饷银嘛,确实还能够再压一压。」 几次大捷,斩首数万,朝廷光赏功银就拿出了几百万两。虽然胜利鼓舞人心,可崇祯也着实很rou痛。 甚至于,他都在猜测东江镇是在故意为之,以赏功银来弥补饷银上的下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