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五章 中国通,藏兵备战 (第9/9页)
很多老百姓都有了空闲。”郭大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以加快生产速度。 工坊也是有相对固定的资金投入的,超出的不多的话,郭大靖能够从官上,也就是陈继盛那里申请拔付。 因为工坊的工匠享受的是和士兵一样的待遇,那可是铁饭碗,正式工。而外包和零工,则要更省一些,也更灵活。 郭大靖又细致地交代了一番,让赵青山多提拔有才干的工匠,也允许他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进行人手物资的调整,才起身离去。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随着火枪火炮不断地装备部队,需要的弹药就不是小数目。 这也是热兵器战争的特点,弹药的消耗比较大,那可都是需要银子买材料雇人工来生产的,战争成本因此也远高于冷兵器作战。 但郭大靖的思维与当时的人们最大的不同,便是珍视生命。 钱没了可以再赚,人死了就再难复生。如果能用银子打败建虏,或者使军队少死伤,只要有能力,他会毫不犹豫。 这与崇祯皇帝,与朝堂官员,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那些大佬眼中,士兵和百姓的命如草芥,死多少也不过是纸上的数字,或许会震惊,也可能有那么点伤感,但很快就会忘记,照样盯着银子。 特别是崇祯,眼睛里面只有钱,该省的不省,不该省的瞎省,分不清个孰轻孰重。 缺钱是不假,但他的路子走错了。 在穷苦百姓头上加赋增税,克扣浴血奋战的士兵的饷粮,就能看出,高高在上的皇帝,根本没把这些底层的子民当人看。 ……………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