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鲜相助,军属新政 (第3/7页)
用处。” 郭大靖伸手提壶,倒了杯酒,说道:“贵国与倭国有贸易往来,不如建议林将军以此来增加军费。倭国的特产硫磺、硝石、铜,对于军事,必不可少。” “可以试试。”崔孝一沉吟着说道:“通过沈器远,或许能够得到朝廷允许。或者,就编造商人的身份,前往贸易。” 郭大靖对此比较赞同,既然朝廷如此,循规蹈矩就啥也干不成,倒不如搞些歪道,为国为民做些事情。 国,在郭大靖的心目中,与当时人们的定义是不同的。 古代是家天下,在人们眼中,皇帝就是国,忠于皇帝就是忠于国家。忠君爱国,把对皇帝的尽忠,都摆在了国家之前,或者说是并列。 而郭大靖是把二者分开的,拼尽全力打建虏,可不是为了皇帝,而是为了华夏,为了国家。 正因为如此,郭大靖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是相当难的。他也很少在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大逆不道的思想。 对于沈器远,郭大靖倒是视为同一路人。皇帝不行,那就换,别让一个人祸害整个国家,让百姓们民不聊生。 把郭大靖的思维用孟子的一句话来总结归纳,是非常精僻的。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再简略一些,那就是“你不仁,我不义。” “目前朝中与沈器远并列的,是右议政金自点。”崔孝一说到金自点,不由得皱起眉头,说道:“此人见风使舵,在亲明与畏虏之前摇摆。” 郭大靖淡淡一笑,说道:“倒是个务实的家伙,那就用形势来让他改变,不必强行结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