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四百零七章 再见毛文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七章 再见毛文龙 (第1/7页)

    国家给予的荣誉被弃若敝履,“衣冠博带”对于富民大户失去了吸引力,不得不说是朝廷的悲哀。

    要说政府信用是被崇祯败坏的,对登基三年多的他来说,确实是苛责了。但陕西受灾三四年,朝廷的赈济却严重滞后,肯定有他的责任。

    尽管拥有成熟的救荒经验可以借鉴,但救灾时间已经太晚了。灾区已经失去了恢复生产的能力,官府也难以对基层实施有效的管控。

    所以,历史上被称赞有加的以工代赈也无从提起,成千上万的灾民也处于完全要依靠政府救济的无奈境地。

    有钱有粮,便能得活;无钱无粮,不是成为饿殍,便是成为流民或流匪。

    大灾害不会给谁留下纠错的机会和时间,按照自然规律由西向东席卷,山西、河南也不能幸免,蔓延开来的灾情,用一句“神仙难救”也不为过。

    政府的公信力,皇权的威严,在这乱世大灾面前,也一再被挑战,或者是敷衍行事。

    山西巡抚面对本省灾荒和流民的困扰,甚至封锁了山西通往陕西的商路,禁止粮食进入陕西,导致陕西粮价格暴涨,更加重了灾民的苦难。

    在崇祯皇帝接连下旨的威逼不,山西巡抚才勉强开放了商路。但在具体的执行方面却极尽推诿和拖延之能事,粮食的供应量极为有限。

    到了这个时候,陕西已经完全烂掉了。不仅是流民四起,转瞬为盗。缺饷欠饷已有数年的边军也不断起义,为生存而反戈一击。

    即便是郭大靖现在已经灭掉了建虏,能够全力转向国内,转向西北,恐怕也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才能基本上安定地方。

    吏治的腐败和匮乏的财政,才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