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章 兄弟离心,皇帝裁驿 (第5/7页)
恩约略猜到了原因,看来对于毛文龙催要粮饷的奏疏中的不恭之语,皇爷还耿耿于怀。 毛文龙确实在奏疏中有不敬之语,也是被逼得发昏。在封建时代,这可是足以砍头的大罪。 当然,这也可能和崇祯心目中的战斗场面有关。 李维鸾守旅顺堡,应该是建虏蚁附爬城,他身先士卒,率领将士在城墙上拼命厮杀,血染征袍,终于把建虏打下城去; 郭大靖呢,率部跨海抄袭,于小黑山下的大路列阵阻敌,肯定也是杀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才迫使建虏不得不转走它路,倚仗骑兵的速度,狼狈逃窜。 至于毛文龙,在亲兵的重重保护下,功劳自然不大。 “郭大靖和李维鸾晋升参将,朕准了。”崇祯看似慷慨,说道:“我大明还是有能征惯战的猛将,朕心甚慰。” 王承恩笑着凑趣道:“皇爷英明,赏罚分明,将士定竭忠报效。” 崇祯抿嘴而笑,颇为受用,觉得正是自己的英明,登基不久,便连获大捷。 只是辽西却不成样子,锦州等城竟然不战而弃,丧土失地,令人痛恨。 王之臣不堪用,首辅韩爌推荐了袁崇焕,有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光采,崇祯已经决定召回这位文官兼名将。 至于东江镇,粮饷已经恢复,斩获人头的赏功银也会发放,毛文龙叙功三级,报上来晋升的将官也都批准,还各有赏赐,算是对得起他们了。 作为臣子,作为官兵,平叛灭寇本就是应尽之责,应该应分的事情。 是的,封建君主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想法。 按照民间俗话:给你是人情,不给是本分。挑拣、索要,都不是身为臣子能做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