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四章 多尔衮的苦恼无奈 (第6/7页)
此勇将,平辽指日可待。” 孙元化轻轻颌首,惋惜道:“可惜辽镇已被朝廷猜忌,难以发挥作用。否则,两镇齐心对敌,建虏灭亡会更加快速。” 崇祯元年,袁崇焕复出后,点名要孙元化襄赞辽省军务。第二年,建虏直犯京师,在辽西留守的孙元化,保证了驻防的八城、二十四堡屹立不动。 而孙元化的平辽方略与孙承宗、袁崇焕是比较相近的,他力主以广宁为抗金前沿阵地,逐步向前推进。 正因为这样的关系,孙元化对于辽镇是有感情的。眼看着辽镇缩在宁远,被朝廷抛弃只是时间问题,他不由得感到可惜可叹。 王徵倒是看得很通透,笑着说道:“筑城造炮固然稳妥,但花费巨大,效果缓慢。现在既有东江军能直接打击建奴,朝廷重用,也在情理之中。” 停顿了一下,他又劝谏道:“辽镇在京城危急之时,擅自窜逃,其罪不小。巡抚大人还是与他们划清界线,以免朝廷降罪。” 孙元化点了点头,说道:“此事本抚自然省得。只要东江军能尽快平辽,本抚自然全力支持。” 起身走到窗口,孙元化望着远方的大海,期盼着说道:“希望朝廷能准本抚的上奏,早日练出精于cao炮的人才,助东江军一臂之力。” 孙元化的老师徐光启,在京师之危解除后,筹划招募西兵三百,教导京营cao炮,加强京师防御。但此举遭到了给事中卢兆龙等人的强烈反对,朝廷中途反悔,将西人又遣回澳门。 孙元化心中不服,便上疏与卢兆龙辩论,并请调西兵到登州训练炮手。朝廷予以批准,但却不是三百人,而是降到了二十五人。 对于西兵的到来,孙元化是甚为期待的。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