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二百八十四章 这锅,俺来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四章 这锅,俺来背 (第5/7页)

收成,官府只怕田地荒着没人种。你小子不是金州人,不知道金州有多少土地。想想金州现在有多少人,还怕田地不够吗?”

    军、民、工,这是金州的三大支柱。没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连建虏出兵都知道抽调,比如每牛录抽十,抽十五,不一而足。不可能每个人都去当兵打仗,正常的生产也要保证。

    没有充足的后勤,不能自力更生,军队吃什么,用什么?全民皆兵是可能的,但全民当兵就是扯淡。

    这个道理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被老祖宗研究明白,并形成了一定的章程。

    比如秦国,动员率已是极高,可从五千到一万户的人口中,也不过是抽取两千数百人从军。

    《孙子兵法》: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处sao动,怠于通路,不得cao事者,七十万家。”。

    也就是说,当时的生产条件下,十万军队出征需要七十万个家庭供养,按一家五口按算,兵民比例为1比35。

    这里的兵指的是全脱产服役的,除了打仗啥也不干的。

    而在农耕社会,历朝历代都尽可能的降低征兵成本,严格控制完全脱产士兵的数量,并保证有大量的不脱产后备兵源。

    不脱产兵源平常劳作,农闲时进行训练。这样就既保证了大量的男丁拥有军事素养,又不耽误生产。

    现在的金州也是相近的制度,除了百姓耕种外,军队也会轮换戍守,对军屯的田地进行耕作和种植管理。

    所以,就算人人想当兵,官府也不会招收,要依据总人口的比例,以及生产效率来扩充。

    当然,平时和战时,春秋战国时和与生产力得到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