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二百六十八章 不恤民苦枉为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八章 不恤民苦枉为帝 (第3/7页)

口就多一个。

    这是个此消彼涨的翘翘板效应,明年的大饥荒,则是最好的时机。而东江军要多点布置,甚至是展开大量的袭扰行动,以帮助辽民脱离建虏的统治。

    四五十万也只是一个小目标,郭大靖还想着在山东、北直隶的辽民能回流到辽东。

    背井离乡的滋味不好受,那些辽民在异乡的日子也不好过。只要让他们看到辽南稳固,东江军有抵挡建虏、保卫他们的实力,回流是有可能的。

    而随着小冰河期大灾害的蔓延,再过上几年,山东、北直隶也会遭到灾害的破坏和摧残,这就又给辽民回流创造了条件。

    或许不用几年,从西向东逃难的流民,就会出现在北直隶和山东。陕西、山西、河南……

    这就不限于辽民了,只要给口吃的,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饥民,就会蜂拥而来。

    谈论半晌,毛文龙和郭大靖等人再次启程,向着南关方向疾驰而去。

    ………………

    北京,皇宫。

    崇祯正看着一本奏疏,是奉命去陕西招抚流民的左都御史杨鹤上奏的。

    这已经是第二次上奏,第一次上奏朝廷,杨鹤请求拔款赈济灾民。只要老百姓饿不死,自然不会去造反,已经造反的也再招不到人。

    崇祯接到上奏后,思之再三,终于“慷慨”地拔出十万两银子,让杨鹤赈济灾民,平定民乱。

    皇帝觉得自己已经很大方了,可杨鹤却不知好歹,又上奏疏,还是要钱,这让崇祯十分地不爽。

    “携十万金往,度一金一人,止可活十万人。而斗米七钱,亦止可活五十日耳。”

    杨鹤呀杨鹤,活十万人不是活嘛,能活五十天难道不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