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年平辽的众所期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年平辽的众所期盼 (第5/7页)

要使火器尽量能够正常使用,多雨季节就不适合。同样,保障后勤补给,也要考虑到多雨泥泞的影响。

    所以,选择大战的时间,通常就只能在秋季开始,隆冬结束,大概也只有两三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

    但郭大靖却不是全部依靠水师,也不畏惧冬季作战,完全可以将作战的时间强行延长到半年。

    河流不封冻就行船,封冻就用爬犁雪橇,谁说冬季更适合建虏作战,他就是要打破这个观念。

    而今年冬季,就要开展大练兵,使军队更加适应冬季作战,并为此准备冬季作战的装备器械。

    “郭帅,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原材料不足。”赵青山与郭大靖的关系最近,说话也不用畏缩,不必藏着掖着,“难以保证生产制造的数量。”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在书信中,某已经知道这个情况,并开始着手解决。你们的任务就是要灵活调配用工,不使生产陷入停顿。”

    硝磺、铁料、铜料,是兵工厂所需要的三大原材料。

    土硝的搜集熬制,在辽南已经进行了两年,卓有成效。再加上从倭国购进,朝廷的调拔,基本上能够保证。

    硫磺则要麻烦一些,基本上全靠从外运进,不管是朝廷分配的,还是倭国采购的,会有缺口。

    铁料和铜料,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只有加大外购的力度,以保证生产所需。

    说到底,除了继续向朝廷申请调拔外,就只能自己花钱来解决问题。

    在郭大靖看来,能够用钱来解决的问题,那都不叫问题,只是需要的时间要长一些。

    只要兵工厂的管理能够更加灵活科学,总的生产进度就不会受到影响。缺这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