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二百五十四章 值得豁命保卫的东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四章 值得豁命保卫的东西 (第4/9页)

“看到没,这就是郭将军,死在他手上的建虏早就过了一百,有万夫不当之勇。”中年汉子直起了腰,炫耀地向旁人显摆道:“我呀,在鹿岛的时候,就和郭将军家在一个村子。那时候,他还是个小兵。哦,不对,他是小旗官……”

    众人惊讶、羡慕、钦佩,种种情绪不一而足,但看中年汉子的眼神已与原来不同。

    建虏叛明,席卷辽东,固然有明军衰败、将惰官贪的原因,朝廷对于辽东和辽民的伤害,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建虏还未成气候时,辽东地区的百姓与朝廷的关系就很紧张,时人将辽人对朝廷的不满总结为“四大恨”:

    “军兴以来,援卒之欺凌诟谇,残辽无宁宇,辽人为一恨。”

    “军夫之破产卖儿,贻累车牛,辽人为再恨。”

    “至逐娼妓而并及张、刘、田三大族,拔二百年难动之室家,辽人为益恨。”

    “至收降夷而杂处民庐,令其yin污妻女,侵夺饮食,辽人为愈恨。”

    除此之外,辽东还流传着许多民谣,比如“二相出巡,如虎捕人;上天无路,钻地无门”,“若遭大虏还有命,若遭家丁没得剩”。

    这些总结的四大恨,以及民谣,都充分体现了明朝晚期辽人的苦难和对于朝廷的怨气。

    特别是万历派到辽东的监税太监高淮,在辽东疯狂搜刮、敲骨吸髓、敲诈勒索,致使大户破败,百姓逃难。

    “辽人无脑,皆淮剜之,辽人无髓,皆淮汲之”。

    老百姓用最简炼的民谣,述说着最悲惨的遭遇。而这悲惨是皇帝派的太监造成的,是朝廷的冷漠不管所加剧的。

    而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