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四章 家的温馨 (第3/7页)
上鸡蛋,特别是老人和孩子,那可是很好的营养品。随着粮食的充裕,百姓家养鸡的是越来越多,少的三五只,多的二三十只也有。 “忘了关笼子里,再给蒙上布啦!”阿秀很有些歉意,没能让丈夫多睡一会儿。 郭大靖倒不是很在乎,晚上就算辛勤耕耘,可也睡得很早,不差那一个半个时辰的懒觉。 何况,在家的时间终究是短暂,不能养成习惯,回了军队再改回来。 阿秀去忙活做饭,有孙嫂帮着,郭大靖也本着那个时代男人不入厨房的准则,洗漱之后,便坐在院中,沐浴着秋天不冷不热的阳光,在脑海里整理着今天的工作和行程。 先去港口,与葡人交接军火,再和林天生会面,商讨以后东江镇对外采购的物资的一些变化。 外购粮食的数量会有所减少,但精铁、棉花、布匹的数量,却要增加。这是根据东江镇的发展情况,作出的调整和改变。 其实,辽东也有铁矿,有煤矿,但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只有鞍山和抚顺的矿产得以开发。 东江镇想要获得这两大资源,首先要击败建虏,平定辽东。显然,这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而棉花和布匹,则是在辽东无法解决的困难。象郭大靖设想中的毛纺业,恐怕在数年之内都无法达到规模,满足东江镇军民的穿衣保暖的要求。 采购大量的棉花,也能够促进东江镇的就业。男耕女织嘛,织布岂不是既能开工坊,又能在家做的好工作。 林家通过镜子,以及打通的与倭国的海贸,已经赚得钵满盆满。这还不算倒腾辽东特产,以及郭家瓷器的收入。 可也正是如此,林家已经与郭大靖,或者说是东江镇绑到了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