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一章 春耕,篷勃的生机 (第3/7页)
好底儿,有个好开头。” 陈元宗笑着说道:“官府也是这样指导,都是为了咱们好。玉米的产量不如土豆,可除了能吃,轴子还能烧火,秸杆能喂牲口,用处比土豆多。” 老何头儿捋着颌下胡须,笑道:“玉米的味道不错,贴饼子煮粥,都好吃。土豆也好,能当主食,也能炒了拌了当菜吃。” 新移民刚到辽南,最先接触到的吃食,便是玉米和土豆。 对他们来说,这是新奇的东西,味道挺好。而作为官府发放的主食,他们也很快就学会了各种做法。 “对了。”老何头儿又想起了一个问题,开口问道:“按收成缴纳赋税,每年秋收的时候,官府还派人来称量不成?” 陈元宗看了老何头儿一眼,笑着说道:“这个官府上应该讲明白的,象你想的,到老百姓家的地头上称重收赋税,那得多少人,得多麻烦?” 老何头儿有些不好意思,嘿然笑道:“定是俺听漏了,还得麻烦陈兄弟给说得明白点。” 陈元宗把锄头换了个肩,说道:“军屯的田地,几十万亩也有了。每年的赋税,是按他们的平均产量从老百姓手里收取。”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官府还有规定,新领到田地安家落户的,三年之内,军屯的平均产量再降一成。也就是说,赋税应该比百姓实际的产量要少收。” “也就是说,百姓把田地侍弄得好,收获得多,也不用多缴赋税?”老何头儿琢磨出了门道儿,眼睛亮了起来。 陈元宗笑着点头,说道:“那就看你是不是庄稼里手,种地是不是卖力,是不是精心侍弄了。凭本事儿多收的,都是自己的。” 老何头儿抿嘴微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