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四百九十一章 喜得千金,报捷京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一章 喜得千金,报捷京师 (第4/7页)

一下,崇祯又叹了口气,说道:“再怎么难,顶多也就三年。只有辽东平定了,才好全力解决其它困难。”

    王承恩不知道方正化奏疏中的内容,也不好轻易接话,只是躬身点头,表示赞同。

    借着方正化的嘴,郭大靖确实开出了条件,也算是狮子大张口。

    按照郭大靖的估算,吞并辽镇后,东江镇至少还需要一万匹战马,才具备大决战的条件。

    除此之外,还需要扩充军队,供养军队的百姓也需要很大的数量。

    说白了,东江镇需要大量的移民,需要战马,需要耕牛,需要粮草物资,需要朝廷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

    不给也没关系,三年平辽的目标依然不变。可要是给的话,方正化在奏疏中暗示,东江镇在一两年内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很大。

    是勒紧腰带,一次性地筹措供应,还是分期分批,对崇祯来说,显然是前者更有诱惑力。

    早一年,哪怕早一天,解决掉建虏这个心腹大患,也是崇祯所愿意的。

    内忧外患,崇祯已经几天没睡好觉了。辽东再获大捷,终于让他开心畅快,今晚可以翻翻牌子,轻松一下。

    崇祯做出了决定,从御马监、京营、蓟镇、山海关等地驻军抽调战马,再从边外的蒙古诸部大量采购,一万匹战马,再加上几千耕牛,还是能够满足东江镇的需求的。

    何况,方正化在奏疏中也把郭大靖的意思说得挺明白。

    只要移民数量能持续地增加,今年秋天如果丰收,东江镇的粮饷就继续维持原数,新扩充的部队不向朝廷再要钱。

    “东江镇光复了大片土地,移民屯垦是应有之意。国内别的不好说,可灾民却是不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