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政,新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政,新家 (第7/7页)

以前都是粗放式管理,郭大靖制定的计划却是相当细致周到,就要付出更大的精力。

    陈继盛也累得够呛,他坐镇金州,更想搞得好好的。每天不是盯着田地耕种的进度,就是调派军队人手,帮着安置移民。

    “要不,把大靖召回来?”陈继盛试探着建议道:“他作的规划,应该能够更熟练。”

    毛文龙摇头,说道:“南关防线不能马虎,留他在那儿,本帅才放心。”

    陈继盛坐了下来,说道:“总体上来看,还是能够令人满意的。大帅也不必强求尽善尽美,几百万亩田地,已经大大超过了预期。”

    计划中第一批移民的总数是六万多,皮岛、云从除了少数军队眷属,几乎全部迁来金州;各岛也多是按照本岛的耕地数量,留置百姓。

    再加上近两万的驻守军队,耕种将近千万亩的田地,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当然,只是开垦耕种和秋天收割时比较繁重,平常的田间管理,就要轻松很多。

    尽管繁琐又费神耗力,可想到秋天千万亩的收获,毛文龙就感到振奋。如果风调雨顺的话,按照平均产量来估算,东江镇军民自给自足也大有希望。

    要知道,毛文龙册报朝廷是十五万军民。实际上,从东江开镇以来,接纳转运的逃难辽民总共不下百万。

    因为海岛承载有限,很多辽民都前往了内地,其中山东和北直隶最多。

    比如天启三年,太仆寺卿兼河南道御史董应举,经理天津至山海关屯田事务时,一年时间内便安置东北流民1.3万户。

    即便如此,不断有剃头辽人从建虏统治区逃出,东江镇军民现在也有二十多万人口。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