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六章 关前大战 (第1/7页)
鸦鹘关,为明成化四年辽阳副总兵韩斌为限制建州女真的出入,防止朝鲜使臣窥视辽东虚实所建,关门设障三道,故又称“三道关”。 出关往东北行八十余里,可至赫图阿拉城;入关向南去七十里,系辽东重镇清河堡,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历来是兵家扼守要冲。 三道关隘之间各距一里。头道关在今新宾县苇子峪乡三道关村南一里,关城修至两侧山嵴; 二道关设在两崖对峙的山谷之中,砌石为障;第三道关设在一拔地突起的巨石旁侧,此石柱高约三十余米。 明代时,鸦鹘关是辽东镇通往建州卫的主要通道,亦为朝鲜使臣入贡的必经之路。 鸦鹘关自建关后,因其军事地位重要,明廷同建州女真在此地发生了十分频繁的争夺战,关口屡遭破坏,又屡次重建。 明嘉靖二十五年,明政府为加强鸦鹘关的防务,又在关西修筑散羊峪堡。到万历末年,辽东军备逐渐废弛,而建州女真部却日益强盛起来。 万历三十四年,辽东镇总兵李成梁以“地孤难守”为由,放弃了辽东镇孤山等六座城堡之后,便将鸦鹘关外之地拱手送给努尔哈赤。 舍弃辽左六堡,并将那里扎根生活的六万余户居民强行驱赶到内地,甚至造成很多流血事件。这不仅是放弃了一片地盘,更给建州女真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骑兵部队摧毁赫图阿拉后,急速撤回,与大队会合一处。刘奇士率所部追上前锋,由毛承禄指挥,扑奔鸦鹘关。 郭大靖率领的后队有李维鸾所部的两个营,毛承禄前协的一个营,以及刘兴祚的骑兵营,差不多有一万两千的人马殿后。 在距离鸦鹘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