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三百四十八章 崇祯长见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八章 崇祯长见识 (第2/7页)

  所以,郭大靖认为皇太极综合各项考虑,多半还是要走遵化,从喜峰口、大安口或马兰峪出关。

    郭大靖在书信中为崇祯皇帝分析得细致透彻,并建议皇帝下旨,命蓟辽总督刘策把蓟门守军撤至密云,待建虏过了蓟门后,再收复固守。

    名为诱敌深入,可实际上是郭大靖根本不相信明军能够守住蓟门,白白地给建虏送人头。

    “……万岁英明神武,待建虏撤退时,必然会派大军蹑踪衔尾。不即不离,令建虏如芒刺在背……末将在遵化严阵以待,大军于后掩杀,破敌必矣!”

    崇祯频频点头,对郭大靖的方略深以为然。

    没错,朕就是这么英明神武,早已经想到了要派大军尾追,与东江军前后夹击,于遵化尽歼建虏。

    对于崇祯这种自以为是的军盲,郭大靖不得不分析到位,以免其得意忘形之下,胡乱地指挥。

    如果不是他逼着众将强行出战,要挽回些颜面,和可怜的自尊心,满桂、孙祖寿等也不会战死。

    各部明军更是伤亡惨重,再无敢战之心、追击之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建虏大摇大摆地退出关墙。

    当然,郭大靖也只是尽力而已。能不能让明军少死伤,还要看崇祯的脑袋是不是真的进水。

    如果崇祯依然是个糊涂虫,那就凭东江军一己之力,与建虏决战也有胜算。

    为了麻痹皇太极,郭大靖故意只报万余精兵。而原来想着打辽镇的旗号,可两军的武器装备和战力,差距很大,估计是瞒不过去。

    而在方略最后,郭大靖也不忘再给袁崇焕来记背刺。

    “……建虏大饥荒,无粮自毙,靠哈喇沁诸部从宁远贩卖,暂时续命而已。此次入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