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 朝鲜义友,再出征 (第2/7页)
但对于大明,乃至朝鲜,要仿造的话,并不存在太大的技术困难。 只不过,因为作战思想和需求的不同,并不容易接受别家的武器和制式罢了。 当然,制造的工艺水平,以及工匠的认真程度,决定了火枪的性能,以及耐用的程度。 比如大明,主要制造鸟铳,口径小、枪管长,射程较远,但对于重甲建虏的杀伤力远远不够。 况且,匠户制的弊端,以及官员的层层克扣,便得大明官营作坊造出来的火枪质量差劲,不受大明将士的欢迎。 反倒是三眼铳,因为粗厚耐用,安全性高,而成为大明军队中装备最多的火器。 三眼铳就是火门枪的一类,射程和杀伤力都不敢恭维,已经是相当落后,甚至是早该淘汰的火器。 郭大靖在援朝作战时,便有意地搜刮朝鲜火铳,主要就是看中它的安全性。 但朝鲜火铳的杀伤力,依然不能使郭大靖感到满意,这才派藤野正前往澳门,购买当时威力最大的重火绳枪。 尽管郭大靖做好了狠砸一笔钱,以获得尽可能多的重火绳枪,在明年的占领金州行动中派上用场。 但他也没放弃自己造枪的计划,更没有舍弃轻型火枪的想法。 重型火绳枪要靠西夷,轻型火枪的来源,便是离得最近的朝鲜。通过并肩作战而结下的情谊,郭大靖早就跟崔孝一等人说好,通过他们购买朝鲜火枪。 至于崔孝一等人怎么弄火枪,那就比较简单了。可以通过官身,从仓库里调拔,还可以让工匠打造,反正有钱就能堵上窟窿。 更为有利的一点,则是新任义州府尹林庆业,是坚定的拥明仇金派,对崔孝一等人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