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二百五十八章 绕道入关,早有所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八章 绕道入关,早有所料 (第1/9页)

    而金州初定,忙完春耕后,官府便在郭大靖的建议下,组织军民展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沟渠等等。

    要知道,在明朝中后期,辽南四卫物产丰富,“并称沃饶,乃辽阳第一膏地,我之粮草全屯在此”。

    在建虏叛明前,整个辽东的物资,差不多“皆取给金复海盖之间”。

    也就是说,辽南四卫有着发展生产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及比较牢固的基础。

    如此综合的因素,才使金州获得了今年的农业大丰收。尽管在郭大靖看来,这样的产量与后世相比,已是最低。

    小冰河期的灾害影响,肯定是有的。

    但通过种植耐寒耐旱、生长期短的农作物,以及水利设施的作用,还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进行抵抗和补救。

    但这些抵抗天灾的办法和手段,建虏却一样也没有。

    既不兴修水利沟渠,又没有良种,靠天吃饭,明年是个什么收成,基本上就可以确定。

    而且,冬季建虏要来进攻,如果无功而返,白白消耗了粮草物资,甚至会使大饥荒出现得更快更早。

    周庆和马民呆呆地看着郭大靖,直到他讲完,半晌才缓醒过来,互相对视一眼,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是真的难以置信,虽然郭大靖已经在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也把小冰河期用别的辞汇来代替。

    结论是勿庸置疑的,这是自然的规律,谁也改变不了。就象太阳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简单重复却又永恒。

    小冰河期的高峰将持续十几年,直到崇祯自挂东南枝后,才逐渐减弱。这是巧合,还是必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