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四百三十七章 军阀之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七章 军阀之路 (第2/7页)

割据式的军阀对百姓和地方的破坏还小一点,毕竟是在固定地方混的,还知道一些民生的重要性。

    流寇式的军阀则不同,他们四处流窜,如同蝗虫一样走到哪吃到哪,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比流寇更加为人痛恨,又有「贼过梳而军过如栉」形容。

    这些流寇式的军阀与东江镇这样的军阀不同,他们不是想着挽救国家、拯救黎民,而是拼了命的牟取私利。

    至于平定民乱,抗击建奴,他们早就抛之脑后。军事上不见战绩,祸国殃民的事情却干得不少。

    从这方面来讲,崇祯还是病急乱投医的毛病。把提升武将的地位和权力,当成了勘乱的良药。

    当年对于袁崇焕的过度信任,导致的种种祸端,崇祯并没有吸取教训,在白广恩、左良玉、吴三桂等将领身上,又一次次重演。

    识人之不明,在崇祯身上可谓是达到了极点。

    如孙传庭、卢象升等忠臣勇将,不仅频遭打压,更被抓捕入狱,最后被朝廷、文官、太监的逼迫,壮烈殉国。

    而崇祯专任大帅、不加节制的左良玉、白广恩、吴三桂之流,畏敌如虎、残民以逞,竟还有投敌卖国的千古汉jianian。

    幸好,崇祯做了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那就是相信东江镇,相信郭大靖,尽管是被逼无奈、形势使然。

    郭大靖在朝着军阀的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但他会成为具有家国情怀,挽狂澜于既倒,体恤百姓、惠及大明的好军阀。

    在辽东,郭大靖送走了林庆业和崔孝一,重新调整了布署,并等到了建虏的「反扑」。

    只是建虏推进到凤城后,象征性地攻击后,便又撤了回去。凤城的守军已经削减到千人,也没有死守到底的打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