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三章 环境改变人 (第6/7页)
历史,郭大靖有这个信心,会改变大环境。尽管戒心还有,却已经不是太过强烈。 只不过,他改变的只能是东江镇,以及辽东,却对朝廷和皇帝的影响,感到无力。 撤退的命令已经下达,尽管还保持着戒备和警惕,但根据哨探的报告,郭大靖已经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 安排好明天出发的先头部队,由刘兴治率领,郭大靖便钻进帐篷,倒头大睡起来。 连日来的劳累和疲惫,以及紧张和思虑,恐怕也只有黑甜的一觉能够更快地恢复。 …………………. 同样的月色下,萨哈廉在帐篷内却是难以入睡,依然在地图上看着,思索着,担心着。 刚刚去看望了兄弟瓦克达,伤势并没有太大的起色,可也没有明显恶化的迹象,还是那句话,就看他的命硬不硬了。 刚刚也接到汇报,又有不少伤兵没捱过去,死了。 要知道,被火枪击中的伤口,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是“令人作呕”的。 火枪的铅弹命中目标后,往往会制造出一个巨大的伤口,并震碎骨头、震伤内脏。 与箭矢造成的创口不同,枪伤很容易形成严重的失血,使伤者基本丧失作战能力。 即便当时不死,弹丸上的火药残渣等脏物也会污染伤口,并发生严重的感染,或者难以愈合。 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水平低下,建虏就更没有什么外科手术的救治手段,连消毒、缝合、烙铁都不会。 所以,大量的伤兵死亡,一点也不奇怪。这也是郭大靖预料到的情况,拿不到人头也能让他心中快意。 而到了今晚,建虏转道撤退已经三天了,虽然没有强有力的敌人阻击,但路上走得却并不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