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三章 环境改变人 (第1/7页)
要靠自己打造的火枪装备成千上万的部队,短时间内根本做不到。可战事如火,又等不得。 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从外采购成了最快的办法。不管是西夷,还是朝鲜,都是不可或缺的供应方。 而葡人的澳门卜加劳炮厂,在当时号称“世界最好的铸炮厂”,不仅亚洲国家纷纷来采购,英、法等欧洲国家也时常光顾。 卜加劳的儿子万奴·卜加劳在内港河边新街附近的麻雀仔街,还开设了“万奴行”,专门从事军火交易。 但火炮火枪的生产制造并不全由葡人亲自来做,比如铜炮由葡人制造,铁炮和火枪则由中国人代工。 因此,很多中国工匠都学会了铸造技术,后来也使得广东成为明末冶铁铸炮的重要基地。 闽粤出精铁,林天生便和郭大靖说过,特别提到了佛山,冶铁业更是发达,质量也最优良。 郭大靖倒是想从广东或福建招募工匠,扩大军工的生产。可辽东战事激烈,南方却要安全得多,除非花费重金,否则没有多少人愿意来。 由于资金所限,郭大靖也只得放弃了从南方招募工匠,而立足于从东江镇内部挑选和培养。 时间花得长一些,但也值得。聘请的葡人技师还算尽职尽责,铸造火枪的技术也不算高精尖,学会并能仿制,并不算太困难。 当然,这其中还有郭大靖的指点,能够少走弯路,并在一些关键环节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毛文龙和陈继盛既然看到了火枪的优点,并要大力装备推广,这也是郭大靖所希望的。 至于钱财,哪怕毛文龙拿不出来,郭大靖也会尽其所能地予以帮助。 东江镇是一个整体,郭大靖是其中的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