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四章 勤王作战的完善 (第5/7页)
现在的东江镇缺了谁都行,包括他毛文龙。但没了郭大靖,粮草物资和军火武器都将断了来源。 火枪够犀利,可也要火药铅弹,大炮更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吃食,饿着肚子的军民,还能与建虏抗衡吗? 郭大靖躬身道:“末将估算,火枪改造约需一个月。而火炮可先布置于南关,待击退建虏后,再装备水师。” “就依你的布置。”毛文龙捋须微笑,说道:“一个月的时间,能改造四千余枝火枪,工坊的生产制造能力,又加强了啊!” 郭大靖说道:“全仗大帅支持。现东江镇的工匠,基本都集中于大连,又招收了很多,统筹分工后,生产效率很有提高。” 生产制造的速度不仅仅取决于人手的数量,还有工具,以及生产工序和流程的科学化管理。 统筹分工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足以显出它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现在,扩大细分后的兵工厂,如果集中力量的话,每天改造一百多枝火枪,并不算困难。 如果是打造火枪的话,借助于钻头等工具的升级,每天也能达到三十余枝的数量。 这还是在其它武器、弹药的生产不停,只是削减部分产量的情况下的生产速度。如果全力用于改造或打造,数量还会有所增加。 但这也是目前的极限,总人口不能增加的话,军、工、农的比例也不能再做大的调整和改变。 毕竟,打仗的,生产制造的,种植农耕的,哪样都不可或缺,必须有一个平衡的状态,才能良好发展。 对于郭大靖的顺口恭维,毛文龙只是轻摇了下头,便翻开作战计划,开始与郭大靖继续商议。 既然是可能的行动方案,毛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