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三章 平辽方略,百姓心声 (第8/9页)
兵,充实进骑营,进行训练;在工坊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制造的效率;拿银子给朝鲜的林庆之送去,请他帮着打造火枪…… 郭大靖粗略地算了一下,大概要花出去二三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但钱没了可以再赚,时间耽误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对此,郭大靖是分得清孰重孰轻的。 在外一个多月的时间,再行走在金州的道路上,放眼都是郁郁葱葱,都是蓬勃生长的绿色。 农作物长得旺盛,小苗已经长粗长高,在风中欢快地点头。 除了黄黑色的道路和田埂,几乎看不到空着的土地。哪怕是一小块炕大的土地,也被石头垒围起来,种上了各种小菜。 能够看出,每块田地都得到了精心的伺弄。这就是把收成与百姓的利益挂钩,所带来的好处,所激发出来的热情。 大部分道路都经过了修整,砂石黄土或是加入了石灰,再用大石碾子压硬夯实,少了很多雨后的泥泞。 路旁、田地边,不时能看到修盖的厕所,既方便行人,又能积肥施田。 在缺乏化肥的时代,捡粪拾粪是农民们最常见的增产手段。尽管现在也开始沤肥,但相较于田地的数量,还是显得远远不够的。 但土地的肥沃,以及开垦时的烧荒,使得农作物并不缺乏养分,看长势,以及农作的百姓们的笑脸,便能看出来。 其实,这才是与建虏长期抗衡的根基所在。吃饱肚子是一切的根本,舍弃了这个,什么都是空谈。 可惜,这么简单的道理,崇祯却不知道,或许说是不以为然。视万千百姓的性命于草芥,这是他最大的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