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五章 崇祯的用人不疑,民以食为天 (第7/7页)
郭大靖觉得“民以食为天”就够了。 老百姓能够填饱肚子,也不用说什么礼节荣辱,肯定没有多少人会作jianian犯科,会老老实实地过日子。 但当饥饿得令人发狂发疯时,你也不用什么大义名分的说教,根本没用。 崇祯不知道饥饿的滋味,不会明白这个道理。官员们也是如此,也就不在乎百姓的生活。 在崇祯看来,这些老百姓是不识大义的愚民暴民。在国家困难的时候,怎么就不能先牺牲一下,多交点赋税,少闹点事情。 而对于郭大靖,他清楚地知道东江镇要自力更生,要发展壮大,就离不开最底层百姓的辛苦付出。 要保障这个根本,就是让老百姓能吃饱饭,心里有着向往和希望,觉得日子有奔头儿。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是太难。崇祯也能够做到,甚至不用他搅尽脑汁地去想出来。 其一是因粮,据说是由卢象升提出来的。在其担任宣大总督时,便大力推行“因粮”政策,一度解决了军队的用粮问题。 因粮政策,其实就是对富人进行加征:凡是缴纳赋税五两以下的农户,并不加征赋税;纳税五两以上的富户,则按照财产的多寡,进行不同程度加征。 其二是清屯充饷,就是将军队的屯田全部收回来,将屯田所得全部充作粮饷。 孙传庭高举“祖制”大旗,号称“地不容失一亩,粮不容失一粒”,在收集了陕西所有土地卷宗之后,开始按照卷册疯狂的收取军屯土地。 在孙传庭不讲任何情面,在几乎得罪了满朝文武的情况下,他用了三年时间,几乎收回了所有的军屯土地,清理出四十五万两白银,组建出了极具战斗力的秦兵。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