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1 (第3/4页)
方,让他们站在几千人面前的台子前演讲吹嘘自己估计很少有人做得到;美国教育方式教出来的学生明显会更自信一些,毕竟他们从小就在这种“鼓励展现自我”“鼓励演讲加强口才”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教育制度的烙印会跟随一个人一辈子,也决定了这个人大致的性格。郗羽觉得李泽文身上两种烙印都有,他既可以用“我的理念很高明”“我非常正确”的态度要经费做演讲,也可以用恰到好处的语调表达谦虚和谨慎。 “你的预感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的,”李泽文说,“我小学时的确在国外念过几年书。” 郗羽眨眨眼:“是吗?” 李泽文说:“我母亲是外交官,我小时候跟着她去了不少国家。” “哦,是。”郗羽想起李泽文钱包里的照片,顿时有一些明悟,“难怪你的英文水准那么高,简直比许多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还要好。” 她这话绝非过誉,李泽文的英文水平的确就是有那么好。政治学不是理科,没那么多公式符号可以作为表达的载体和工具,政治学里浩瀚如海的各种概念和理论,只能通过复杂而严谨的政治术语才能准确表达。 “完全掌握一门其他语言,的确需要一些外在环境的帮助。”李泽文说。 “不论怎么说,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郗羽说。 随着两人的闲聊,这厚厚一本校志的历史章节已经被李泽文浏览完毕,进入了学生名录章节,他翻阅的速度明显慢下来,也明显比刚刚更用心一些。 “呃,这些名录有什么好看的?”郗羽真心认为这些枯燥的名录还不如前面的历史部分更好看。 “只要仔细看可以看出许多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