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2 (第4/4页)
给我们讲解名家的作品。” “他给你们讲什么名家、什么作品?” “他说从名著营养丰富,从里面学东西会比较快,”郗羽想了想,“比如老舍、海明威、普希金、狄更斯、拜伦之类的。” 李泽文道:“比较典型的文学青年的取向。” 郗羽说:“周老师是中文系毕业的,看这些名著很正常。” 李泽文转开话题:“那潘越的作文里写了什么?还记得吗?” 郗羽说:“记得。大概是说‘我’生活在三十年代,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梦想是读书。‘我’运气很好成功圆梦步入学校,但日本人的炮弹炸死炸伤了好多人,我的梦想也破灭了,于是我扛起了枪走上战场——文章最后揭示这个‘我’就是潘越的外公。” 李泽文读过不少潘越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但没有看过这篇获奖作文——可见再好的数据库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搜集信息的渠道永远不能只依靠电脑。 李泽文随口道:“结构精巧,也很投巧。” “‘投巧’,什么意思?” “我认为可能是真事,所以他比别人占了先机。” “确实有这个可能……”和这次得奖相关的许多细节都已经被郗羽淡忘,但文章给他的感觉还在,“但他胜过许多高年级学生得奖,肯定不是因为题材投巧,原因确实是因为文字本身出色。我记得这篇作文的文字很有张力,让人身临其境。” 李泽文道:“我说的投巧是形式上的取巧,征文比赛必须要在形式上表现出色才能博得最初的关注,但最后拿到大奖,则必须要靠文字取胜。潘越对文字的掌控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