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二十七章 满城风雨 (第7/10页)
话说得漂亮,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李县侯的奏疏里留了伏笔。 所谓“秉公而断”,所谓“不偏不倚”,所谓“证据确凿”等等,反正前提条件有很多,言中的未尽之意也很清楚,直白的说,不管你们谁来审,一定要拿得出证据,一定要公平公正,一定要让李家心服口服。 这封奏疏在朝堂上掀起了一番不小的风浪,许多令官和御史不满李素的态度,纷纷出班厉言参劾李素跋扈张狂,同时,又有程咬金,牛进达等武将出班,力保李家与此案无关,恳请李世民勿使牵累无辜忠臣云云,朝堂因这一桩寻常的凶杀案而迅速分化为两派,连续数日争吵不休。至于长孙无忌,魏徵等这些老狐狸,则站在朝班内闭目养神,不言不动, 奇妙的是李世民的态度。 看过李素的奏疏后,李世民把奏疏朝矮桌上一扔,面对满殿大臣无休止的争论甚至互相谩骂,李世民也是一脸云淡风轻,漫不经心的模样令人猜疑不已,都不知道李世民这个态度到底是没把这桩案子放在心上,或是没把朝臣的争吵放在心上,这一刻,仍旧是圣心难测。 接连三日的争吵,吵来吵去仍没个结果,这种嘴仗是最没有效用且徒劳的,谁都说服不了谁,也没有直接的证据和口供将它定为铁案。 当金殿上的争吵声渐渐平息,恢复了安静后,李世民这才悠悠地开了口。 凡事不辩不明,不查不明,诏令刑部彻查此案,一应人证物证,当须会同大理寺同审。 刑部与大理寺两司会审的例子,在大唐初期实可谓罕见。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