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八十九章 借粮度厄 (第2/9页)
且他们会在灾年即将到来前毫不犹豫地把粮食转移出去,山里挖个洞,地里挖个坑什么的,灾难面前,地主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和家人的肚子,留存大部分的粮食以待来年再起,像过冬的松鼠似的,在冰天雪地即将来临前。先把松子和坚果藏在树洞里,有多少藏多少。 这就是李素要找这群富户地主的最大原因。 ………… 禁卫们找到这窝地主不容易,当大规模的农户变成了难民,并且大批朝长安方向迁移逃难时,地主们早已跑了个精光,不仅如此,家里的粮食也藏得妥妥当当,难民队伍里某些心术不正的人结伴闯入地主家时,人家早已人去屋空,事实上除了非常点背的地主。这些心术不正之人真正抢到的粮食少得可怜。 一个聪明的群体,凡事料先是必备的素质,当然不会把满仓的粮食留在家里等人来抢。 粮食转移了。地主们也携家带口转移了。 禁卫们找到这些富户地主的地方很有创意,居然是在一座名叫慈云寺的庙里找到他们的,因为灾年,寺里断了香火,这座寺庙原来的和尚早已脱了僧袍作鸟兽散了,不知哪个逃难的地主无意中发现这座庙,于是灵光一闪,计上心头,索性穿上僧袍扮成了和尚。 一个假和尚还不够。地主还想办法通知了别的地主,三个和尚没水喝。但四个五个和尚就不一定了,一个传一个。这个消息飞快地在这个仅属于地主的小圈子里传开,于是三四十个地主全都上山当了和尚,短短数日之间,这座荒废了的寺庙居然形成了鼎盛时期的规模。 所有人统一剃了光头,一个个装模作样在大雄宝殿里打坐念经,不仅如此,听说这群地主每天居然还坚持做早课晚课,并且和正常的和尚一样吃斋,绝不沾半点荤腥,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