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501节 (第3/8页)
将誊写的廷论草稿递给了户部尚书夏原吉,交由他进行整理撰写。 而这项工作,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讲的话,跟给大行皇帝写遗诏是一个性质 总之,外面人能看到的、流传在史书上的记录的官方版本,都在夏原吉这支笔上了。 五军都督府的四位国公和其余的五位尚书都离开了,除了姜星火、夏原吉,这里只剩下了需要互相印证和解释会议记录的内阁“三杨”、胡广、金幼孜等五人。 在夏原吉对比内阁材料进行整理的同时,姜星火也拿了杯茶水,坐在内阁众人对面说道:“诸位,此番廷辩,不仅是对于大明经济体制进行了一次革新性的更新,同时也对于大明未来十数年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值得我辈铭记。” 说完,姜星火打量着内阁众人的神色。 姜星火当然不是在呆着无聊说废话,而是在尝试了解大明初代内阁成员对于此事的态度,毕竟这些人,尤其是其中的“三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以后一定会成为大明的柱石。 内阁众人也当然清楚国师不会无的放矢,不过胡广这种墙头草自然不会随意表态,所以装聋作哑也就不意外了。 而金幼孜背靠朱棣,他并不太想与姜星火有什么交集,所以也没说话。 杨士奇手里收拾着笔墨,沉吟片刻后说道:“在下以为,此次廷辩确实值得铭记,主要依据除了对过去王安石变法的剖析、总结之外,最为关键的地方就是在于对大明未来形势的预研与判断。” 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杨士奇看似什么都说了,实际什么都没说。 杨荣倒是果决敢言一点:“在下建议,这份廷论中,还是要加上‘四民皆本’,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