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阳奉阴违 (第2/4页)
觉得它就是一种新的粮食。 但在民间,那些经历过饥荒的普通百姓,却比官员们更清楚番薯这个物种的分量。 它不择地,旱涝皆可种植,也不需要精心伺候,种进土里迎风就长,而且产量惊人。 千年以后的辫子朝,人民被统治者奴役得那么凄惨,但辫子朝的人口却仍然破亿,达到中国历史人口的巅峰。 那不是因为统治者多么了不起,而是因为番薯这种新粮种被引进了中国,在当时繁重的苛捐杂税之下,它的存在仍然养活了无数人,这个苦难的民族才得以繁衍下去。 百姓们在家里供上李钦载的长生牌位,其实一点也不过分,唯此才能表达百姓对李钦载感恩的心情之万一。 翁婿俩随口聊着番薯推广的事,但李钦载说到这里,滕王的表情却闪过一丝阴霾。 “丈人咋了?小婿刚才说得不对吗?”李钦载好奇问道。 滕王摇了摇头,沉声道:“自古以来,人祸往往比天灾更可怕,老夫这两年走遍大唐的河山,方知地方子民处境之难,百姓之疾苦,可比御史们奏疏上说的严重多了。” 李钦载皱起了眉:“丈人是遇到什么事了?” 滕王沉默半晌,低声道:“番薯是好东西,各地州县百姓只要种下了,等到收获之时,没人说它不好……” “然后呢?” 滕王语气渐冷:“但有的州县,却连试种都不愿,老夫从长安带去的粮种,也被他们扣留在官署,根本不发给百姓,反倒是非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