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上疏启战 (第3/4页)
明白了这一点,接下来才好与他们谈。” “谈什么?如何谈?”副使问道。 赞悉若叹了口气,道:“大唐借着刺杀案,已掌握了主动权,吐蕃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了。” 副使不甘地道:“吐蕃国内是不是也该给咱们一个交代?” 赞悉若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冷冷道:“当然要给交代,但不是现在,先把大唐的事解决再说。” ………… 赞悉若连夜写了奏疏,上表陈情,奏疏中除了表达对李郡公的惋惜悲痛之情,更大的篇幅是解释自辩。 总之就是,刺杀案与吐蕃使团毫无关系,冤有头债有主,还请大唐天子明察秋毫,勿枉勿纵。 可惜的是,赞悉若的奏疏递进太极宫后,却如石沉大海,毫无动静,李治更是没有任何反应,就这样把吐蕃使团晾在馆驿内,赞悉若在奏疏里提出觐见天子的要求,也被李治故意忽略了。 而长安朝堂上,更大的风暴已开始酝酿。 李治召见苏定方后,君臣在宫里不知商议了什么。 第二天朝会,苏定方却突然上疏,言辞激烈地请求天子整顿兵马粮草军械,征伐吐蕃。 征讨的理由很正当很合理,吐蕃国心怀不轨,刺杀大唐功臣,对大唐来说,这是非常恶劣的挑衅,大唐痛失国器,焉能不伐? 苏定方的上疏,在朝堂掀起了惊涛骇浪。 不至于吧?因为一位功臣被刺,就要举国征伐吐蕃? 海东那边还没平呢,大唐如何经得起西面再次开战? 兵员呢?粮草呢?军械呢?领军的将帅呢? 苏定方的奏疏顿时引起了朝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