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八章 青莲,太昊 (第3/4页)
落而下,若不是有宝塔的通天彻地之威,很难抵挡那绝世剑锋。 尽管太昊不断以大法力自海底世界中抓出一条条数数十里长的神山炼化成法宝,打向天空,但是依然难以抗衡那剑气无双。 浩瀚波动,磅礴无匹,仿佛漫天的星辰都坠落了下来,这让太昊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 “太昊……” 陆道人轻吟,想着这两个字的意义。 历史典籍与神话,似乎一直都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太昊便是伏羲,另一种则是,太昊就是太昊,而伏羲就是伏羲,两者没有任何关系。 在先秦可靠的典籍中,言太昊则不言伏羲,言伏羲则不言太昊,太昊与伏羲并无任何瓜葛。荀子生于战国之末,他在《正论篇》中提及“太昊”,在《成相篇》中又言“伏羲”。?两名共见一书,自非一人。 那个时期的古籍都有记载,太昊乃是上古东夷部族地祖先和首领。 再想想那个时期的相关传说,由于东临瀚海,太昊与一些太古遗存下来的炼气士过往甚密,修成了无上炼气术,更是通晓新兴的修真术,可谓法力无边。 在可靠的史籍中,最早将太昊与伏羲并称为一体的乃是西汉末年刘歆所著的《世经》。 很显然刘歆从西汉末年的政治需要出发,突破传统的上古帝王体系,将伏羲与太昊并称,完全是为统治阶级铺路。 而自此之后,各种典籍渐渐将太昊与伏羲并称为一人。? 实则太昊是太昊,伏羲是伏羲,伏羲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