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山卫 (第3/4页)
吨记。 在李植穿越前的二十一世纪,美国的外交官每日和其他国家谈的,就是威逼利诱要求其他国家降低粮食进口关税,允许民间大量进口美国农产品。 李植面临的问题,和美国差不多。李植需要用粮食交换国外的物资。朝鲜和日本当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更大的市场,还是人口近亿的大明南方。 和朝气蓬勃的六省一镇不同,大明的江南此时仍然处在明末的死循环中。因为士绅的统治,社会秩序正在一点点崩溃。不但田赋被压在辛苦耕耘的小民身上,民间的豪取强夺同样十分常见。官府衙门打官司完全看谁有权势,弱势者的产权完全没有保障。 任何一块蛋糕端上来,都是有权势者的盛宴。至于谁创造的蛋糕,根本就无人问津。 在这种混乱下,新田开发就变成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维护现有的水利设施,甚至养肥现有的土地都越来越少人做,粮食产量不断减少。 据明末湖广文人笔记《苑亭杂记》记载,崇祯十六年在湖广永州府,“稻米价每石四两七钱,小麦每石三两七钱”。可见明末不仅北方生产崩坏,南方的粮价也已经涨到了非常夸张的程度。 这么高的粮价,自然是有人吃不饱的。在士绅统治的江南,虽然大规模饥荒尚未出现,但粮食的短缺依然常见。每年青黄不接粮价最高的时候,底层百姓吃不饱挨饿的事情,十分常见。 码头上,韩老头吸了一口烟,说道:“南方的百姓被士绅欺压,吃不饱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