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2章 (第2/3页)
很快苏清之用完膳, 休息一会儿,就继续批改奏折。 别看文官们一天好像屁事儿不干,但特别会写奏折,简简单单的小事儿要是详细写,能潇潇洒洒的写上好几页。 苏清之一再说精简写奏折,偏偏呢,一个个的,自持自己是个文化人。那写的奏折,有时候比老太婆的裹脚布还要长。 好在苏清之过目不忘,对于这种屡教不改的人,一般只给三次机会,要是第四次还故技重施,不把他的话语放在心上,那么苏清之直接就他的奏折扣起来,等下次上朝的时候,拿出来当众批斗。 既然都不要脸了,那就彻底的不要脸。 还别说,挺有效的。反正这段时间来,苏清之收到的奏折,都是精简的白话文,简单通俗且易懂。 这不,没一会儿的功夫,苏清之就把剩余的奏折批改完毕。 通知礼部、吏部的官员,加开恩科之事,孤同意了。苏清之活动手腕,离开了案桌。 不过嘛,要盯紧一点,如果再发生考题被盗一事,那孤真的要请他全家吃席。 老吴领命,随即就亲自去通知礼部、吏部的官员。没什么好说的,反正两部的官员,都又喜又优。 苏清之的强硬早就展现出来了,不敢反驳,只能拼命盯紧了,务必让恩科不再出现考题被盗一事。 估计也是决心下得好吧,再者大宋的官员,其实很多都是有才能的。可惜啊,优待太多,导致他们没有紧箍咒。 很多时候一开始都是好的,当官的想法也是为民做主,但是随着时间久了,为民做主的想法就变成了为自己为家族,连为君办事都排在后边儿,何况是为民做主了。 像靖康之难发生,除了宋徽宗、宋钦宗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