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945(一) (第7/7页)
人无分老幼,也不论其是否真的知道“王八盒子”何许模样,但对这一名称都印入心中。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的历史烙印之深,由此可见一斑。“王八盒子”是中国人民给日本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起的一个既形象又贴切的俗名。这个约定俗成的“俗名”,究竟出何源,至今已无可考证。根据当时历史以及中国民俗特点来推理,“王八盒子”之名最早出自中国东北地区的可能性极大。 “王八盒子”何以冠名?先当然要从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与憎恶说起。众所周知,在中国民间语言里,“王八”这个词带有绝对的贬义。中国抗日军民用“王八”这个贬义词来表达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在常理之中。那么为什么单单地给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冠以“王八盒子”之名呢?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在旧中国,老百姓通常把体重较小、用皮质枪套直接别在腰间的手枪,叫做“撸子”,而把体重较大、使用木质或皮质枪套并用肩背带斜挎在肩上携带的手枪,叫做“盒子枪”,例如把驳壳枪称之为“盒子枪”、“盒子炮”等等。抗日战争中,日军普遍装备的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绝大多数是用皮质枪套并用肩背带斜挎在肩上携带的,因此中国百姓也就自然称其为“日本盒子枪”;其二,由于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的皮质枪套在设计上,为了能够携带备份枪弹和弹匣,枪套的盖子采用了圆形凸鼓面硬壳造型样式,远远看去,那圆鼓鼓的枪套盖子还真的挺像“王八盖子”。如此形象思维,人们称其为“王八盒子”,唤来上口,贴切之至,与情与形,恰到好处,“专有名词”约定俗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