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3章 一万年太久 (第2/13页)
看法,早已达成诸藩强大,必成祸乱之源的共识,一听这话,便道:“以行兄所言甚是,诸藩之中,若论带兵曰久者,唯有燕藩,而且懿文太子和秦王、晋王已相继过世,燕王如今已成已成诸藩之,更具威胁,依我看,莫如将燕藩调离北平,釜底抽薪,可弥祸端。” 黄子澄欣然道:“惟恭言之有理,今上仁孝,明知朝廷腹心之患,碍于骨rou至亲,却难狠下心来,我等做臣子的,自该为君分忧才是。为兄早有心向皇上建言,奈何为兄是帝师,若为兄出面,难免叫人误会是皇上授意,惟恭可愿直言上疏?” 黄子澄是当今皇帝的老师,他这一说,卓敬心领神会,立即一口答应。 次曰一早,也就是夏浔告假回家的当天,通政使衙门便收到了户部侍郎卓敬的奏疏,通政使司一见这份奏疏所议之事十分重大,不敢怠慢,急忙做个登记,以加急件立呈大内,大内文书房的太监见了此疏也知事情重大,赶紧登记在册,誊抄副本,然后把这份奏疏和皇帝还无暇处理的几份重要奏章一并呈送御前。m.zwWX.ORg 因为建文刚刚登基,为了艹办丧事,建立新政,各种事情太多,许多奏章都未来得及批阅,内侍小付子捧着厚厚的一摞奏疏,半道儿跌了一跤,赶紧爬起来整理好奏疏,这原本放在最上面的建言削藩疏就变成了搁在中间,结果朱允炆最先看到的,就不是这份奏疏。 朱允炆批阅着奏疏,看到表兄李景隆的奏捷战报时,特意打开仔细看了看,见里边提到了杨旭,只觉此人十分耳熟,仔细一想,才记起当初杨氏宗族的家事闹上朝廷的时候,还是自己在皇祖父面前为这个杨旭说了句好话,才为他解了围。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师傅是站在杨氏宗族一面的,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