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232节 (第1/5页)
将集结于始皇帝身上的怒火,分摊到地方官吏和贵族头上,让他们生气怨恨也能够找对人,这很有利于大秦未来的政令推广和宣扬。 “其实囤货居奇是难以避免的事情,我提出的方法不过是让百姓意识到,粮种的价格这么贵的错不在于始皇帝和大秦,而在于地方贵族,最多,也只是揭开了贵族们的遮羞布。”赵泗笑了一下。 “至于如何强制平价推广粮种,如何审查各地,还是需要李相的。”赵泗笑了一下。 舆论,终究只是侧面斗争。 要重视,但是真正见真章的地方,还是要落到实处。 “不急……”李斯笑了笑。 等到黔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大多数压迫来源并不在于始皇帝的时候,就是迁贵令可以开始执行的时候了。 第七十五章 刘邦:我的伯乐又在哪里呢? 社会的矛盾永远不会消失。 可是始皇帝,乃至于大秦,和万万千千的黔首乃至于底层士子,真的有那么大的矛盾么? 其实并不见得。 始皇帝和黎庶的根源矛盾在于赋税徭役过重,可是这种矛盾是可以消解减少的。 之所以六国黔首视始皇帝为敌寇,弄出来水火不容的局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为的矛盾转移。 反正始皇帝不是什么好东西,地方官吏想要腐败可以假借王命,地方贵族剥削百姓也可以甩锅给始皇帝。 黔首无处发泄,所有的怒火都指向了始皇帝。 以前是没有办法,大秦舆论战场天生处于劣势。 现在,通过张贴告示广而告之,只是大秦发出宣言表明态度的第一步。 不管能不能执行下去,最起码要告诉百姓,你们因此受到的剥削并非是来源于大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