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119节 (第4/6页)
许真的可以掘弃商鞅的老路子去走一条全新的路。 不再是商君定下来的君为主,贵族为基,民为末。 也不是儒家所谓的民为重,君为轻。 而是,君为本,民为基,贵族为辅。 打击大贵族,培养基层军功爵的受益者为吏员,来取代贵族为核心治理地方的统治结构。 可是,这个想法有一个关键性问题。 “说来说去,赵侍郎只是假设,我虽血脉微薄,但是家有家学,能让我不至于目不识丁,家虽贫瘠,却可以供养我心无旁骛的安心读书。 倘若不是这一点微末的贵族血脉,我不会有家学傍身,根本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倘若家里没有那些良田,我也根本没有能力去游学天下,拜师荀子。 说到底,我之布衣,是对于世卿而言,而非对于黔首。 黔首生来不识丁,一无家学傍身,二无余财,大秦也没能力供养出来那么多人来读书写字……” “哪有那么多书来给人读呢?”李斯摇了摇头。 大秦想要真正的治理地方,就必须给贵族留下一分余地,迁贵令打击的也只是大贵族,事实上,贵族就是要比黔首高贵,这是源于血脉,和家学的高贵。 在贵族还抱有家学,大秦又无力从零开始培养吏员的情况下,必须和贵族妥协。 “那如果有那么多书呢?” 赵泗直勾勾的看着李斯开口问道。 对于现在的大秦而言,提什么普及教育无异于痴人说梦。 可是有了印刷术和造纸术以后,大秦完全可以从投入成本,来培养身有军功的基层黔首。 目前大秦身有基层爵位的黔首有多少?赵泗估计最少得有几十万乃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