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94节 (第4/6页)
发现了大九州的存在也不能置之不理。 如果说冯劫的奏表是为了确定讨论范围,李斯的奏表就是为了确定讨论方向。 朝议是大场合,三公九卿的奏表都是要提前通气的,除非突发国事,否则一般朝议之前就已经拟订好了方向。 冯劫确定了今日主题,李斯起了个头和确定了底线。 于是百官就该不该大规模涉足海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首先是以少壮派为主的新晋军功贵族…… “自商君变法以来,独秦以恒强! 陛下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华夏……北击匈奴,胡不敢南下而牧马,南击百越,设桂林象郡,一扫南蛮,东扫夷人,夷不敢跨海而入秦…… 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罪臣徐福,仍滞于扶桑,千万沃土,远隔重洋!蛮夷戎狄,仍在四方!” 少壮派军功贵族虽然在李信没落以后声势不振,但是少壮派在军功爵制度为核心的大秦永远都是中流砥柱的势力存在。 他们或许不算顶尖,但是人数众多,广泛存在于中下层。 六国灭了,谁不想接着赚功勋啊……少壮派的军功贵族并不想管什么打不打的过,会不会亏本,他们在乎的只有自己能不能通过永无休止的战争谋求足以让自己跻身顶尖更上一层楼的军功。 本质上,南越和北地至今仍未休止的战争就源自于少壮派广泛的需求。 秦国已经达成了自己大部分战略目的,但是依旧没有削减兵力,打不打的赢是其次,能打起来才是前提。 最关键的是秦国的战争素质也确实碾压匈奴和百越,达成战略目的以后又从未吃过什么大亏反而屡有斩获,最后一合计好像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