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四章 日拱一卒 (第2/7页)
统治,这种没有根基的经济统治,让税赋、经贸等完全控制在安南地方宗族、缙绅手中。 在文化上,入安南的大明人,就需要椎髻箕坐,也就是髻如椎,坐如箕,而安南还有根深蒂固的本地士族,他们一面不断的讨好大明官吏,一面又制造风力,阻止大明对安南的王化。 这对大明在安南的统治极为不利,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反对大明统治的风力。 所以大明从未真正的王化安南,这才是宣德三年不得不退出安南的主要原因。 在明仁宗调走黄福之后,安南的大明官吏,选择了横征暴敛,未必不是看到了大明在安南的统治,摇摇欲坠,选择最后捞一笔的想法。 大明在退出安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明的迁都带来的政治军事中心的北移、大明水师的收缩下西洋活动趋于停滞、安南反对势力的不断扩张、大明在安南横征暴敛消耗了统治基础等等多方面的原因。 “于少保,其实维持一個低烈度的战争,并不需要多少粮饷,省钱的同时,还能磨砺大明水师、大明云贵黔两广等地的边军。”朱祁钰补充了自己的想法,他的这种日拱一卒的做法,有很多的优点,其中一个就是省钱。 于谦并不反对陛下的这个说法,三个月的快速作战和五年期的低烈度作战,在军备消耗上,并没有太多的差别。 “陛下,那安南的百姓呢?”于谦低声问道。 唯一承受苦难的将是安南的百姓,五年期的低烈度战争,和三个月的快速作战,安南百姓长期陷入兵祸的恐惧之中,如同进入了人间地狱一样。 朱祁钰立刻说道:“朕是大明皇帝,朕不在乎。” “臣仍然不认为这么做。”于谦依旧坚持的说道:“陛下,安南,不是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