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八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第6/7页)
,都是建立在丁口之上,若是都留在地方公帑用于地方也就罢了,大多数都流入了贪官污吏的私囊之中,大约就是乡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的套路。 因为这涉及到了地方rou食者的钱袋子,所以每每遇到黄册审编,有司为了增加丁银,就会不顾及民生苦楚,应该删的死丁不删,不应该增加的未成丁的新口增加。 富人豪强尽行花诡,得逃丁差,山沟沟里的贫者却变成了上上丁,一人九钱,连黄口小儿都要被追缴丁银,百姓逃亡,就成为了必然。 现象真实存在,问题是如何缓解这种社会矛盾和现象,原因分析的有理有据,沈翼是户部尚书,是事务官,可不是文渊阁、翰林院、科道言官的政务官,他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以景泰九年人丁为基础,从此以后,无论生多少,新人口永不加赋。 也不用地方有司费尽心思编排了,百姓们也不用逃亡来躲避了,丁差就按当下亿人口来核算。 新生儿的人头税,自此以后就取消了! 兴安听完了之后,止不住的感慨的说道:“看来最近户部是真的不差钱啊,连这等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都喊了出来。” “破釜沉舟了。”朱祁钰十分确信的说道。 户部是为了户部自身的切实利益考虑,眼下开海如火如荼,只要市舶司正常运转,内帑和国帑对半收税,户部就不会陷入年年亏损赤字,连京官的俸禄都无法足额发放的窘境。 以前户部是反对开海的急先锋,比如永乐年间的户部尚书夏原吉就是多次忤逆太宗文皇帝,要求海禁。 主要是永乐年间的开海,是官船所得,皆入内帑,国帑一分钱捞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