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二十六章 堂堂亡国之君,名不副实 (第4/7页)
永乐年间亦有不同,比如在永乐二年,文皇帝敕∶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所在有司,防其出入。今日官船官贸,亦未禁绝商舶商贸。” “这种不同,还有很多,沈尚书以为呢?”于谦提到了最重要的第二点利益相关之事。 那就是官船官贸并不垄断,也不禁商船出海,这是景泰海贸和永乐海贸的最大区别。 永乐年间的下西洋是一种政治活动,核心在于利用大明的强横国力和生产力带来的丰富商品,辐射周边国家,利用经济杠杆,实现外交利益最大化,用后世的说法,那就是最惠国制度。….同时,也可以利用堪和贸易体系,掌控主导经济贸易权,建立对周边国家的贸易体系,实现经济羁縻,加强对藩属国的控制。 而永乐年间兴建北京、五征漠北、收复交趾、稳定辽东、修官道驿路等等,这桩桩件件,哪一件不是糜费颇重,没有下西洋的丰厚利益,那完全无法支撑。 那么下西洋这样一个给大明带来了巨大利益的政令,最后落到人亡政息,必然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其中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用的公家的东西,最终都入了内帑。 无论是船只的营建,还是商货的供应,都是大明户部在筹措,但是户部倾尽国力筹措货物,最后都换来了内帑的充盈。 所以有些翰林院的翰林们才会抓着不放,说天下非天下人之天下,而是化公为私的天下。 于谦问到了沈翼,沈翼眼睛里都是血丝,昨天户部上下又熬了个大夜,轻油喷灯的灯油都用了几十斤,他听到于谦问他,他稍微缓了缓神说道∶“官船官贸的船营建好了,是朝廷的船,属于公产。” 沈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