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二十五章 跟朕玩权谋? (第2/7页)
骑到大明朝臣的头上去? 这种事很有可能发生。 “这件事是李贤当初恶了少师杨士奇所至,并非言事有错。”胡濙站起来拿出了一个匣子,从里面拿出了一份奏疏说道:“当初李贤在河津治蝗,杨士奇要见他,他没工夫,就此恶了杨士奇。” “彼时兴文匽武大势所趋,朝中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大行其道,李贤这份降鞑官俸的奏疏,被杨士奇定性为要反兴文匽武的大计,而后李贤就被扔到地方巡视地方去了。” 商辂手中的那封奏疏是原件,上面有司礼监的批红,有稽戾王的正统之宝,唯独没有文渊阁的批黄。 而文渊阁的那封批黄,在胡濙的手里。 奏疏的封面已经泛黄,商辂没有打开,而是犹豫了下,才吸了口气,郑重的将奏疏打开。 这里面是杨士奇的亲笔批注,而里面的内容,就几个字,贤其心不一,今日言俸明日言武,瓦剌鞑靼来犯何如?当黜。 今天就敢降鞑官的俸,明天就敢说振武,为博上位四处兜售战争论调,那瓦刺人和鞑靼人打过来,李贤付得起这个责任吗?….既然不是一路人,应当罢黜,不在京师留用。 之前商辂一直有这种猜测,这是惟一合理的原因,但是缺少证据,他修史不能胡编乱造,直到今天,他终于拿到了证据。 商辂合上了奏疏,这份本应该销毁的奏疏,为何出现在胡淡手中,那自然是胡少师的手段,里面的内容让人扼腕叹息。 杨士奇、王振、稽戾王朱祁镇身上的虱子太多了,再加这一只,也就无所谓了。 李贤是宣德八年的进士,在正统年初上的这份奏疏,杨士奇问:若是瓦刺人和鞑靼人打来了,李贤负得了责任吗? 十多年后,瓦刺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