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二十二章 治国修身平天下,扫清天下不平事 (第2/8页)
千秋万代,万世不移。 李宾言在船证上的保守,恰恰是在保护大明方兴未艾的商品经济,进而催动大明小农经济的蜕变。 朱祁玉对兴安的说法颇为认同,园子不打理只会凌乱不堪。 他将手里一大堆的奏疏放在了手边,眉头紧蹙的说道:“一棵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就是胜利果实,你没有挑过水,就没有摘桃子的权力,这是一般公理。” “做事的时候,一个个往后缩,等到桃子长了出来,还没熟呢,就想来摘,一个比一个积极。” “但凡是任事的人,干涉到了、阻碍到了、甚至有可能阻碍到他们摘桃子,他们就会用尽一切人类能够想出的恶毒语言去抹黑一切,诉诸于仁义道理教化,将任事的人贬成一无是处,方才心满意足。” “孰为腐儒?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懂算学,更不肯实事求是说话,如是也。” 朱祁玉对文臣是有偏见,而且这种偏见表现的如此明显,有的时候,也不能怪他。 每当他对大明的文臣、读书人的偏见有所改变的时候,这些读书人就会跳出来,大声的告诉皇帝,你看到那些为大明利益死不旋踵的读书人,都是少数,是异类!….有些人的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成为大明的丰碑之一,屹立在历史的长河里; 有些人活着就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意义,成为了大明蓬勃发展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这也就是为何兴安会提出直接把这翰林院解散得了。 翰林院的背后站着无数的遮奢豪户,他们的资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