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一十一章 反其道而行之 (第3/7页)
只是单纯的陈述自己的观点,但是字字句句都在反对商辂的说辞。 王翱的意思很明确,这个问题并不是在清算正统年间的旧账,而是宽纵过头了要矫正,不能把问题的性质搞错了。 如果是正统年间遗留问题,为何在陛下登基之后、改元之后没有收手? 既然不肯收手,怎么能怪朝廷无情? 皇帝都换了一个,做事依旧我行我素,臣工的恭顺之心何在?既然毫无恭顺之心,何来皇帝暴戾? 商辂所言求情,即便是在千年来的君君臣臣、封建礼教的框架下,也是讲不通的。 朱祁钰不住的点头,王翱这番话可谓是滴水不漏,即反驳了观点,将问题的性质点明,又没有开罪翰林、监生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合体。 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合,和当初的大汉朝的京畿县,因为武宣二帝,迁了太多的豪户,这些京畿县后来的治理,极为困难,而汉宣帝的酷吏、京兆尹赵广汉,是治理京师豪户的能手。 王翱毫无疑问就是朱祁钰手下的酷吏之一,练纲、左鼎就是王翱的左膀右臂。 “臣未闻朝廷有如此苛责,恐寒了天下士林寒心,不如等明年科举之后,再行流放?”商辂转换了个思路,改变不了问题性质,就立刻改变策略。 从斩立决变为斩监候,只要能拖一点时间,就可以想很多办法了,比如李代桃僵,比如张冠李戴。 新任的礼部尚书萧晅却笑了笑说道:“商学士此言差矣,这不是苛责,也不会让天下士林寒心。” “永乐元年,太宗文皇帝曾下旨放依亲诏,将南衙国子监所有监生放归依亲,自国子监祭酒,到国子学、律学、太学、广文馆、四门馆、书学、算学、武学博士、掌教、助教典学等一应放归依亲,可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