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五十五章 怀死名之义,以沽名钓誉 (第3/7页)
唯一的问题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方孝孺。 就是那个在文皇帝靖难入南京时候逃跑,又被文皇帝给抓到砍了全家的方孝孺。 方孝孺的文章是没问题的,学问是极好的,但唯独是说到做不到,他在《豫让论》里怎么批判怀死名之义,以沽名钓誉,在建文四年,他就是怎么做的。 朱祁钰最后还是划掉了方孝孺的这篇文章。 大明的翰林海了去了,找一篇替代的雄文易如反掌,没必要在一锅好rou里面,掺杂这么一粒老鼠屎。 在去掉《豫让论》后,景泰文选,就可以作为《俗字表》的进阶教材,进行大规模的印刷了。 朱祁钰则是给景泰文选配图,一来,是表达皇帝对教育的重视。 二来则是为了移风易俗,为了刨走进了死胡同的酸腐儒学的根儿。 景泰文选,不仅仅收录了儒家经典,还有诸子百家的经典,比如震耳发聩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庄子·胠箧》。 哪个儒学士想要把这些大规模刊印的教材收回焚毁,就得掂量下这上面皇帝陛下的丹青墨宝。 是夜,朱祁钰收到了来自康国的一封奏疏,王复写的奏疏,送到了京师,而后飞鸽传书送到了朱祁钰的手里。 朱祁钰敲着奏疏说道:“果然不出王复所料,因为康国和奥斯曼王国的巨大压力,帖木儿王国的卜撒因终于扛不住压力,举国南下了。” 卜撒因之前想要和奥斯曼苏丹法提赫合兵一处,共击康国,但是在经过了一轮外交交锋之后,卜撒因敏锐的发现了问题的症结。 老大和老二干仗,他这个实力最弱的、夹在中间的老三,是最容易灭亡,所以卜撒因果断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