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章 沪江大学 (第5/6页)
呢? 想不通。 这位少爷的想做什么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 电报发了出去,孟绍原长长的松了口气。 开战后,炮兵部队必然会对日军阵地进行精准猛烈轰炸,这将在极大程度上,减少步兵兄弟们的伤亡。 寄希望于炮兵弟兄们了。 老实说,中国的火炮发展不值一谈,可是炮兵们,却足够让人肃然起敬。 从“九·一八”开始,短短六年间中国的炮兵建设几乎交了一张白卷。原本中国军队寄重望于“卜福斯”,但“卜福斯”却在骡马机动力上彻底失败,无法作为上线量产的制式火炮。 于是兵工署索性放弃骡马,雄心万丈地一步迈入摩托化,研发汽车牵引的75毫米野炮与100毫米轻榴弹炮。 但是,两种肩负重任的制式火炮却没能赶在抗战爆发前开发成功,最终只存在于档案之间。 中国军队重金购买150毫米“莱茵”重榴弹炮。 但是,火炮重工业却赶不上“莱茵”重炮的脚步,连炮弹都造不出来。于是,抗战前野战炮兵的火炮自制工程成绩挂零。 在抗战爆发时,中国军队居然没有任何一种可以上线生产的火炮,炮兵部队只好随遇而安,有什么炮打什么炮。 孟绍原在另一个时代,也曾和自己的好友,军事发烧友小眼镜说起过,大约是话里带着一些对抗战时期中国炮兵的鄙视吧,结果,小眼镜一拍桌子: “放屁,你个外行,没有德式炮兵,就打不了抗战八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