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十七章 全军撤退 (第2/6页)
士气依然高昂,且战斗纪律良好。. 一支部队即便损失大半,只要撤下来稍事整理补充,即可再战,毕竟只要士气犹在,这支部队的军魂就还在。 但是从8日接到撤退命令开始,到引发大溃退,数日之间,数十万和日军曾血战近百日的精锐之师便丧失殆尽,军纪荡然无存。 国军,左翼兵团。 11月8日夜下达撤退命令时,当时左翼兵团受到的压力还较小,所以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当时是要求左翼兵团各部队务必仍固守原阵地以掩护右翼作战军撤退,而第74军51师以邱维达之306团进占青浦掩护左翼兵团后退。 也就是说,306团为整个国军最殿后之部队。 而在此时,由于中国军队通讯方式极度落后,为了确保大部分的部队都能够接到撤退命令,人力传达成了最重要的方式。 军统特工成为了传达命令的“主力”。 这些军统特工,传达命令的方式用孟绍原这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有些可笑、滑稽,但更多的却是心酸。 他们到处飞奔,看到的每一支部队,都会大呼“撤退,撤退,最高统帅部命令,全军撤退!” 除了那些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在淞沪战场上,超过半数以上的军队,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得到撤退命令的。 戴笠亲自下达的命令是:“跑遍战场的每个角落,就算是跑死,也要尽一切可能把命令送到每一连、排手中。” 这些军统特工们连蹦带跳,从晚上跑到白天,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